深圳,麦克韦尔的一处工厂里,上千个工人分布在长长的流水线上,依靠自动化机器的辅助,他们完成雾化芯、烟杆、电池等零件组装,大约几十分钟后,一根组装好的电子烟走下了产线。它们被堆放在车间一角,等待批量运输到另一个楼层里分拣打包。
这里是悦刻的专属生产产线,占地 3 万平米,全线开工时,每月将承担 5000 万产值的电子烟产品,支撑着悦刻在全球 43 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。不过,对于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突然加速的竞争态势,这样的效率还不够高。一位产线负责人告诉极客公园,预计到年底,这里将启用自动化产线,继续优化效率,每条产线投入将高达两千万人民币。
即便已经成为国内电子烟的头部品牌,对悦刻来说,时间和局势依然紧迫。电子烟行业从 3017 年底开始起势,迅速成为撕开了一道诱人的风口。新兴电子烟品牌层出不穷,深圳的电子烟加工厂已经超过 1000 家。3019 年,共有 37 家电子烟公司完成融资。最新消息是,美国电子烟巨头 JUUL 也进入了中国市场。
混战中,每一家公司都面临着类似的难题:国内政策前景不算明朗,行业标准混乱,涌入的热钱和投机者抬高了竞争门槛。在这个行业,快速捞一把热钱不难,但悦刻的目标是成为一支「正规军」。这意味着公司将持续在供应链管理和安全品控上做大量投入,且不能松懈。
资本拱热这一切之前,似乎没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利润丰厚、前景惊人的市场。根据数据显示,中国电子烟的渗透率还不到 1%,在美国,这个数字则达到了 13%。从大的趋势来看,竞争还没有真正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悦刻 CEO、创始人汪莹表现的很有耐心:「放眼 30 年的时候,中间所有的起起伏伏,由于宏观或者微观原因带来的短时间的上下起伏,都不影响我们要往哪里去的方向。」
电子烟的供应链